关于MEME币的最新理解
近日,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一个伟大的Meme币,本身是一场ZZ运动》。(ZZ:zheng zhi)
迷因币大家都不陌生了,它一直饱受争议,不少人至今仍然把它和CX划等号。
在上一轮牛市中,当我开始参与屎币和PEOPLE时就隐约感到不能单纯用CX来定义这类迷因币,因为它们和我们传统认知中的CX有着一定的区别:
典型的CX币采取的模式都是极少数人坐庄,引诱大众抬庄,最终极少数人受益。
但类似SHIB、PEOPLE这样的项目实际上都成了一场全民狂欢。而且这类项目中很多传导出来的味道不单纯是利益关系而是文化属性和价值认同。
既然两者有这样的区别,那迷因币的价值/价格到底反映了什么呢?
社区共识?社区情绪?
在我看来,这些说法都只指出了表象,只是结果,而不是根源。
一直以来,我都很难找到合适的语言描述它的价值根源。
这篇文章给出了很不错的答案,原文中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Meme币,本质上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对ZZ运动的定价与货币化,是统一一场运动中人群共同利益的最短路径”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参与屎币和PEOPLE这两个迷因币的过程:
最开始都是因为它们的故事引发了我强烈的兴趣、共鸣和好奇心。
接着,就是毫无顾忌地买入了它们的代币。我当时的想法只有一点:成为这个项目的一员,见证这个项目未来的发展。
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在当时一定非常多。
当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进来,这场运动就从个人扩散到群体、从小众扩散到大众、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一场典型的社会运动就此展开。
只不过和传统的运动相比,它的发生场地不在现实生活中而在浩瀚无垠的虚拟世界里。
这类运动的影响和价值又如何体现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通过单调乏味的新闻报导来衡量:报道的媒体越多、报道的机构越大牌,它的价值就会被视为越大。
但这种方式实际上广受各种外力的干扰和限制。很有可能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在全球已经众人皆知,但在某些地方却还孤陋寡闻。
而在虚拟世界里,一旦它与迷因币挂钩,其影响和价值就会表现得简单、粗暴:
价格成了最直接的衡量标准。
当越来越多人参与,项目的代币价格(市值)就会越来越高。
而价格的冲击力会超过任何媒体的宣传和影响,也会无视一切限制手段对它的打压:
一个价格每天暴涨的东西,不管你怎么限制,都架不住人性对利益的追逐,从而引导人们从最初关心它的价格到后来关心它背后所发生的一切。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对标物---纪念邮票和纪念币。但它们身上明显带着中心化的固有特色:都是权威机构经过精心选取,自上而下发行和推广的,带着强烈的价值灌输和舆论目的。
而在虚拟世界中,这种自下而上构建的迷因币则与生俱来就自带了大众参与和广泛传播的基因。它们在时效性、影响力和传播速度上是邮票和纪念币所无法比拟的。
设想一下:
武昌起义打响推翻满清的第一枪时;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时;
东、西德人民不顾一切、合力推倒柏林墙时;
......
如果我们都有代表那一个个历史事件的迷因币,这些币的价值今天会如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迷因币不仅是货币化定价社会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更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承载历史进程的一次绝佳尝试。
当然,这么说并不代表任何迷因币都有意义。在加密世界这个无需许可的世界里,任何人都可能出于任何目的做任何事,因此绝大部分目的不纯的迷因币终究都只会是镜花水月。
但一个恰逢天时、地利、人和的迷因币一定会在加密世界留下永恒的记忆和长久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这场实践已经进行了这么些年,直到现在我们才能如此清晰、准确地描述它的本质和内涵。
加密世界的奇妙和精彩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