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 Puffer UniFi:从 Native Restaking 到 Based Rollup 的叙事拓展
13hoursago(10,142024(UTC))LikeDislikeComment8月,Puffer正式官宣从原生流动性再质押协议(nLRP)正式升维为以太坊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提供商,产品架构包含“三驾马车”:BasedRollup方案PufferUniFi、预确认(Preconf)技术解决方案UniFiAVS以及再质押产品PufferLRT。
本文就将从Puffer原生流动性再质押协议(nLRP)的产品展开,揭示Puffer向BasedRollup方向拓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它在整合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机制,展现Puffer从Restaking到BasedRollup这一发展路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PufferLRT:扎根以太坊路线图的去中心化架构因此在介绍PufferUniFi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详细拆解一下PuffernLRT这个原生流动性Restaking产品的架构与特点。此处的原生再质押是指Puffer支持将原生ETH直接再质押,提供给节点运营者进行PoS验证和AVS验证,这种方式更原生、风险更低。
PuffernLRT服务包含三个主要群体:节点运营者(NoOps)、再质押运营者(ReOps)和普通ETH质押用户(Stakers):
其中Stakers可以将自己的ETH、stETH或wstETH等资产存入Puffer进行质押,并获得原生流动性再质押代币pufETH,以在累积质押/再质押奖励的同时,凭借pufETH的流动性参与其他DeFi协议来进一步提高收益;NoOps则是Puffer生态系统的核心角色,负责运行以太坊PoS验证节点,参与以太坊的共识过程(如提议区块和验证交易),有意思的是Puffer通过“ValidatorTickets”的创新机制确保NOOps只要认真工作就能获得100%的PoS奖励;ReOps同时负责PoS验证和AVSs运行,通过将质押资产进行再质押,以最大化质押资产的收益,且ReOps同时也是NoOps进行PoS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正处于一个NoOps专注于PoS验证的过渡阶段(但仍可获得Restaking奖励),主要是基于用户资产安全的考虑——AVS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不确定性和风险很高,所以暂时让专业节点运营者承担这部分工作。
而未来随着技术和机制的不断完善,NoOps将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工作范畴,而是会有更多选择,可以和ReOps一起承担包括AVS验证职责。
在这个流程中,Puffer又通过多种创新机制来降低各方角色的参与门槛,以激励更多用户和节点运营者积极参与进来,促进以太坊质押生态的进一步去中心化。
譬如Puffer通过首创的“验证者票据”(ValidatorTickets,简称VT)模式,确保Stakers和NoOps在无需许可的状态下达成一种经济激励约束——Stakers可预先支取未来一段时间的PoS奖励(有一定折扣),而NoOps在对应时间段内只要认真工作就能获得100%的PoS奖励。
这就使得Stakers和NoOps能够在对各自更有利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激励策略的合作,来提升节点资金效率:
对Stakers来说,不用再担心运营节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通过预支PoS奖励来转移风险,避免了NoOps“偷懒”甚至RugPull而导致的质押收益损失风险;对想成为NoOps的人来说,只要购买VT(目前最少28个VT)并存入和最低1ETH(如不使用抗罚没技术则保证金需要2ETH)作为抵押品,就能够无需许可地加入Puffer节点模块,比传统的流动性质押协议的资金效率更高;这也意味着大大降低了NoOps进入的门槛,允许更多非机构化的中小型运营者能够参与到节点运营中来。——不仅能让更多的普通人使用更少的资金运行验证节点,也可以让相同数量的资金运行更多的验证节点,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以太坊去中心化。
“一鱼多吃”的UniFi叙事拓展这也是PufferLRT产品相对于其他流动性质押/再质押产品所天然拥有的优势,而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这恰好契合VitalikButerin屡屡点名的BasedRollup的需求:
在BasedRollup的架构中,核心思路就是将交易排序的责任转移到L1——利用以太坊主网的去中心化验证节点集,来负责提议区块和打包交易,从而继承L1的安全性并促进以太坊的去中心化。
说白了,BasedRollup需要海量验证节点集(去中心化排序器集)促进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而PufferLRT产品通过降低参与门槛和提供强大的去中心化支持,正好能够为BasedRollup提供了所需的海量验证节点集。
具体来看,技术层面上,PufferUniFi通过直接在以太坊节点层面整合验证集,提供去中心化排序和预确认服务(UniFiAVS),从而在提供快速(毫秒级别)确认时间的同时(延伸阅读《读懂PufferUniFiAVS:从Preconfs到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杜绝了现有中心化排序器单点故障或审查风险的影响,符合以太坊进一步去中心化所需的方向尝试。
从这个角度看,也就能理解PufferUniFi的推出,并不是心血来潮的新方向试水,反而是基于PufferLRT产品成熟架构自然而然的叙事拓展:
凭借Puffer的再质押验证节点集,将再质押的ETH直接作为预确认抵押品,而无需额外存款,这样就快速近乎“零成本”扩展到数以万计的去中心化排序器,再质押验证节点=预确认服务节点,不仅提高了资本效率,且可迅速拉起一个拥有海量参与者、足够去中心化的预确认验证节点集,搭建起BasedRollup的底层架构。
有意思的是,市场需求方面,PufferUniFi的推出其实也可为SoloStaker更多样化的收益来源,帮助验证节点获得额外收入,实现“一鱼多吃”:
由于以太坊PoS验证节点直接扩展纳入L1排序业务,因此节点运营者除了获得以太坊PoS验证(PufferLRT)奖励,还可获得预确认验证(UniFiAVS)和Rollup交易排序费用的两方面收益;此外交易产生的拥塞费(CongestionFees)和争用费(ContentionFees)则用于增加PufETH持有者的收益。
这也进一步通过经济激励,吸引更多的运营者参与,从而推动以太坊实现更高程度的去中心化。
PufferUniFi的应用链宇宙愿景从这个角度看,PufferUniFi的出现,其实就是尝试引入ETH主网验证节点作为去中心化排序集,并结合自身UniFiAVS的快速确认优势,基于BasedRollup的思路为Rollups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去中心化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PufferUniFi能够有效地盘活验证节点集,使验证节点在提供预确认服务、交易排序服务的同时获得额外收益,聚拢以太坊生态的多重经济收益流向L1,以增强以太坊的经济激励机制,也与以太坊的长期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更大的想象空间还在于,PufferUniFi允许开发者使用它提供的基础设施来构建和部署自己的BasedRollup应用程序,也即未来UniFi上的每个DApp都可以视为一个应用链,并直接捕获由交易费用产生的部分价值。
而这就有望催生出一个基于BasedRoluup的应用链宇宙愿景:
一方面,由于不需要中心化排序器,开发者大大减少了运营负担和技术开销,降低了新开发者的进入门槛,也简化后续应用链管理的复杂度;另一方面,多个应用链之间的交易都可以放在一个区块中,只要是基于同一套去中心化排序器集(以太坊验证节点集),就能共享用户、流动性,用户不论使用哪个应用链都可以无感的享受到同步可组合性,实现了Rollup到以太坊L1之间的紧密联系,譬如从BasedRollup到L1的提款能够秒到账,有助于Rollup和L1之间的无缝融合,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效率;此外,还允许开发者/项目方捕获应用链产生的费用,将生态系统的成功与开发者的个人成功直接联系起来;说白了,UniFi使得开发应用链的项目方能获得排序器利润分配权,等于多了一个经济指挥棒,无论是用于自己应用链生态内部的补贴、引流、营销等经济行为,还是自己留存,都能衍生出全新的Rollup/应用链激励机制。
总的来看,PufferUniFi本质上就是结合自身的质押/再质押验证节点集优势,来切入BasedRollup这个新方向,从而通过基于BasedRollup的应用链架构+基于自身排序器集的经济机制,盘活一个作为未来泛BasedRollup应用链宇宙基础设施的想象空间。
小结如果我们梳理清楚PufferLRT在整个服务矩阵中所扮演的“原点”作用,就会发现从LRT服务到推出PufferUniFi乃至UniFiAVS,并非简单的产品布局线性扩张,反而是基于再质押所积累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必然选择:
利用LRT的质押/再质押验证节点集,进一步满足PufferUniFi作为BasedRollup对去中心化排序器集的需求,而UniFiAVS作为预确认技术解决方案,则可为交易提供了可靠保障,这也折射出我们对以太坊生态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坚持。
简言之,PuffernLRT、PufferUniFi、UniFiAVS是一系列产品的协同运作,通过顺理成章的叙事优势拓展,共同构建了一个齐备的以太坊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而在其中,Puffer的Validator机制无疑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基建——Permissionless的特性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开放性和扩展性,意味着任何以太坊节点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越来越多的新的以太坊节点出现,并加入这个节点集,不仅将会极大地丰富节点资源,提高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同时由于Rollup们和L1都基于一个共同的节点集,也意味着基于这些节点构建的BasedRollup和L1之间的协同性也将不断增强,在技术实现和生态运作上的联系会愈发紧密,逐渐融为一体,打造为一种正反馈的良性以太坊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