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加密资产托管增至3415亿欧元,现货资产占比大幅下降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29家银行托管的加密资产总额已达到3415亿欧元(约3683亿美元)。然而,尽管加密资产的托管总量逐年增长,现货加密资产的占比却显著下降,仅占2.46%。这一变化与2021年相比,现货加密资产的持仓量下降了44%。
这一数据反映出银行对加密资产的态度逐渐趋于谨慎。加密资产,特别是现货加密货币,因其高波动性和较为复杂的监管环境,仍然被认为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为了规避这些风险,许多银行更倾向于投资加密相关的交易所交易产品(ETP),这类产品的占比高达92.5%。ETP提供了一种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投资途径,能够有效降低直接持有现货加密资产所面临的波动风险和监管压力。
BCBS在其报告中进一步指出,银行的现货加密资产敞口不应超过2%,这一建议旨在控制银行系统对加密资产市场的风险暴露。考虑到加密资产的市场风险和各国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BCBS的这一建议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尤其是在监管政策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它们选择通过更为稳妥的投资方式来参与数字资产市场。
尽管如此,银行对加密资产的兴趣并未完全消退。与直接持有加密货币相比,加密交易所交易产品(ETP)为银行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与透明度。这些金融工具通常由一篮子加密资产支持,能够帮助银行平衡风险,同时参与到加密货币市场的潜力中。因此,银行对加密相关ETP的青睐,反映了它们在遵守合规要求的前提下,仍然看好加密市场的长远发展。
从整体来看,全球银行对加密资产的态度逐渐从积极投资向谨慎布局转变。这一趋势不仅是对市场高波动性的反应,也是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格的加密资产监管政策的适应。未来,随着监管框架逐步完善,银行或许会在更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增加在加密资产领域的投资。
总的来说,尽管加密资产的全球托管规模持续扩大,银行在加密市场的参与方式却在悄然发生变化。银行对现货加密资产的持仓减少,更多地转向加密交易所交易产品,凸显了金融机构在面对数字资产市场时的谨慎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