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嘉年华小作文:歌舞升平下的寒冬,一品鸡煲火锅成为耶路撒冷
整理:BlockBeats
4月6日至4月9日,Web3嘉年华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作为行业瞩目的焦点盛会,此次嘉年华汇聚了全球Web3领域的顶尖力量。从参会者分享的现场图片来看,相较往年熙熙攘攘的人潮,今年的大会似乎显得冷清不少。
然而,大会仍然不乏真正的建设者,行业核心参与者的密度甚至高于往年。话题不仅覆盖监管、技术基础设施和公链生态、AI、Depin、RWA、Payfi、加密金融等Web3行业焦点,更横跨Web2至Web3、传统金融、高校学术、安全隐私、互动娱乐、产业级应用落地等多元化领域。不仅如此,2025香港Web3嘉年华以四季为脉络,通过中国传统诗词意象诠释Web3精神的东方哲学内核,展现出技术与人文交融的独特叙事。
BlockBeats精选了四篇来自参与者们的参会感悟,涵盖市场情绪、技术趋势、投资方向等多个角度,转载全文如下:
郡主Christine@0xsexybanana郡主的hk跑会见闻:
1,VC失去话语权,成为这个周期最惨的存在。项目方是厂家,kol是主播,Binance是天猫商城。市场进入到项目方直接找kol在bn带货卖币的阶段。VC的背书失去带货价值。VC:拿的价格比谁都差,锁仓比谁都长。有些VC开始转行做marketingagency,或者转入二级,或者裁员。
2,行业在脱虚向实。大家居然开始思考pmf,cac,revenue等极其现实的问题。这是良币驱逐劣币时代的开始。
3,很多赛道看起来活着,实际上已经死了。
确认死亡的赛道:Gamefi
进入衰退期的叙事:BTCfi,模块化,Depin
还在拼命挣扎拒绝进入衰退的叙事:AI,Ton
稳中向好的叙事:RWA,支付Pay-fi比如@0xinfini,和ConsumerApps
4,项目方founder变得接地气了起来。他们把头发梳成00后的模样。开始跟p小将勾肩搭背。毕竟,他们才是这个市场上最有钱和最有活力的一帮人。
5,一品鸡煲火锅成为耶路撒冷。主会场冷冷清清,以桥底辣蟹和一品鸡煲火锅为代表的分会场热闹非凡。如果没有人请你去鸡煲饭和辣蟹,那么你大概率不是这个圈子的innercircle。
6,人人都是超级个体。每个人都在做kol,每个kol都在做marketingagency。每个agency都在尝试直接与项目方建立深度的链接,获得更多的筹码。
7,处中国女朋友是练习中文的最快捷途径。小v在gcc活动上流利输出了一个小时中文。比去年2049时更为流利。说明想要掌握一门语言,最快捷的办法接就是谈恋爱。
8,时代的更迭,人群的割裂。上古的教父们大腹便便,推杯换盏,隐入幕后,一笑泯恩仇。新来的美女kol莺歌燕语,笑颜如花,女团们莺歌燕舞粉饰太平。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切都在变化。在这里,没有什么是永恒。
原文链接
ZTZZ฿@ZTZZBTC我基本不跑那种人多的大会,都是攒项目去私局比较多。这次我去BN大会整整一晚上,BG大会也漏了个脸。看见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也和几位老板沟通交流了一些。今天抽空写写香港杂记与行业反思:
1,行业里的所谓「KOL」太多了,他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有真知灼见有真本事的人,KOL只是副业,这一轮获得了很好的结果,他们会在未来走上行业里更高的舞台。第二类是牛市里赚了点小钱,又吐出去大部分的KOL,靠着自己流量大,抱着项目方和阴谋集团的大腿使劲摇,他们基本上算是KOL里的聪明人,擅长抱团制造话题吸引流量。一般比较焦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护城河的脆弱。第三类是刚刚成为KOL,接不到广告的人,大量混圈女擦边女花瓶男等等,极其焦虑。他们无一技之长,就硬蹭个会。「假装自己来了」。
2,这一届KOL的质量,远远不如2017-2018.的KOL。现在想想,1718的KOL输出的干货,搞事的动力,甚至是眼光的长远,放在互联网里也是顶级的那一批。
3,还是那句老话:主要身份是KOL的人基本上不用看。在币圈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且愿意分享成为KOL的人,可以看一看。在币圈做到行业顶部,且输出方法论的KOL,要重点看。不是很想聊KOL,真的没啥可以聊的。我在BN遇见了几位老VC,上来就和我来一句:「人真多啊,我都不认识了,你给介绍介绍。」我就默默回了一句:「我也不认识,也不用认识。他们中的90%的人3年后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剩下的,我们自然会认识。」然后双方哈哈大笑起来。牛熊本来就是币圈最好的筛选机器。
我们来说说项目方:
4:果然烈火见真金,熊市里开始有有意思的项目和团队出现了。但下一轮的热点在哪里,还不是很明确。加上不少VC亏掉了裤子,所以现在大家都处于谨慎投资的状态。如果你是新创业的项目方,不要放弃思考,也不要停止努力。我本来想在这里说点激励的话,打了打又删了。只能凝聚成一句:「祝你们好运!」
5,这一轮进圈做项目的人,大多数都是有优秀学历的人,身上的共性很明显,这点我们放到下一篇文章讲。币圈的草莽英雄的确是变少了。
6,有的项目还活着,但已经死了。太多项目方老板在急切的寻求退出路径。
至于交易平台:
7,其实大所面临的困境,是组织结构的问题。这是每一个大公司都会面临的无解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领导层知道该干什么,但是不知道如何执行。执行层知道怎么执行,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8,某老牌项目方老板说:「MEME这个东西,30岁以上的圈外人几乎搞不懂了。圈内的老人反应比较慢,但会试着去搞懂」。如果你想明白了这两点,想想前一段时间的何一和CZ,你就应该知道,为什么Binance是宇宙第一大所,为什么他能屹立不倒。
9,链上交易平台这个赛道,的的确确是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的。应该不会是什么BOT机器人。这个产品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的,我们尚不清楚,但这个东西真正出现的瞬间,就会如同超新星爆发,给CEX交易平台的霸权带来冲击和挑战。
至于VC:
10:这一轮牛熊后,还活着的币圈老牌VC,那基本上就很难被打倒了,属于天顶机构,在币圈永远站稳了脚跟。请尊重这些人。
11:投了烂项目的,赶紧和项目方聊一聊,看看有没有路径能拼接上去,产生退出路径吧。
12:我知道市场里没啥东西可以投,有些朋友把目光望向WEB2了。但是投WEB2来币圈做项目的人时请谨慎。他们在项目执行落地中,有的是坑要去跳。而且这样的项目方,他们大多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听取了太多「高手」的话,执行起来一坨x,遇见麻烦的时候想的是坑了VC的钱跑回WEB2。
13:VC不能投MEME,但是可以投MM,可以投阴谋集团。
13.5:多出去旅旅游,旅游不亏钱!要不和我出去旅游去吧。
至于韭菜啊:
14:不要做韭菜,他们生不知为何,死不知因谁。
15:这里叮嘱一点,是我线下讲课的时候发现的。现在太多韭菜,获得信息的渠道只有社区和推特了。社区里搞抽象的和杂音太多,你们也几乎遇不见真正的大佬了。社区的质量比起17、18年差了一百个层级。推特也不是个好渠道,因为太多垃圾KOL了,你无法辨别KOL到底是什么水平,靠什么赚钱。辨别KOL这个事,就是一个低收益比的事情。多去思考,多去学习,多去和真正的大佬产生链接,去展现自己!币圈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只要你优秀,你永远有机会触摸到顶层。顶层也永远躬身听取下面的人的声音。证道通天的「建木之树」,从未被砍断。
16:不要做韭菜,他们生不知为何,死不知因谁。
一些碎碎念的杂谈:
行业基本定型了,机会变少了。很多顶层老板,已经躺平了。中高层的高手们,出于一腔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依然在发光发热。和他们聊天,非常开心。因为大家不用聊项目聊合作。大家聊一聊过去干的事,就知道彼此的实力,互相是否靠谱。K线记录了我们的人生,链接了我们,这是独属于区块链的魅力。
太多新人被杂音干扰去关注一些无意义的项目和KOL了。不过弯路总归是要走的。我也从不鄙视KOL。他们也是生态里的一环,币圈需要他们去吸引散户。
我感到开心的是,遇见了很多优秀的晚辈们,他们即将登上舞台。
私局,晚上喝酒的时候,某老板带了个BD小姑娘,小姑娘一个劲的想去隔壁的局见几个「大佬」。某老板甩了一句:隔壁那些「大佬」能带你赚钱吗?你在他们眼里可能只是个长得好看的小女孩,他们要你来可能就是想喝喝酒开开心。
小姑娘有点生气,但没多说什么。我看出他不理解,和她说:「你的工作是维护大客户,你去见那些人是情有可原的,这是你的工作。但你干这个事,本质上赚的是一份工资。因为你这个人,不具有和隔壁那些老板产生链接的能力,你甚至不知道他们哪些是真的老板,哪些有钱」
小姑娘研究生刚刚毕业,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看他,如同观过去的我。要去变强,变得有价值,用自己的价值去链接他人,产生新的价值,然后慢慢走到更高的生态位。这是在币圈,唯一应该干的事情,唯一的成功路径。
香港大会结束了,行业的焦点、核心和未来,从来不在什么一品鸡煲店里,也从不在夜店KTV,真正的价值只存在于前行者道路的交汇处,他们在咖啡店随便聊几句,确认是对的人,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诞生新的价值。
原文链接
ABKuai.Dong@_FORAB歌舞升平下的寒冬?
1.这应该是参加最冷的一次香港大会了,做展会的朋友们,普遍抱怨今年招商难,媒体的朋友们则抱怨,项目方的单子越来越少了。
2.不少从大所出来的同行,今年或多或少,都有点想回交易平台上班了,虽然工资固定,也比较螺丝钉,但胜在有人发工资+大平台说出去有面子,再次印证了牛市想折腾,熊市想上班的说法。
3.早几年完成发币的项目方们,正在琢磨趁这波熊市,做点什么,这样下个牛市,又可以发币了,而最近发币的老哥们,基本愁到不行,仿佛做什么都是错的。
4.今年VC同行们,普遍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比如之前投的项目,估值给的都太高了,这波被市场出清的有点厉害,但后续遇到很多新的项目,则估值又都非常便宜。
5.CZ和Vitalik同时出现的活动,没想到CZ比V神更受欢迎,搞得大家涌着跟CZ合影的时候,CZ吐槽你们也去找找Vitalik吧。
6.去年大家还在对以太坊是否出现问题,争论不休时,今年似乎有彻底的共识了,无论是Vitalik出现的现场,还是私下的场合,到处都是质问和议论声。
7.问了几家做市商和机构,这波都是看ETH到800以下的居多,主要押注循环贷和ICO那波人的恐慌离场,不过22年6月大家也是这么看的,最后就触碰了下880。
8.今年欧美白人老外,来参会的,明显要少很多,哪怕是技术场,老外的比例都少了,2年前大家对香港故事还非常Fomo,都愿意专门从远处前来,今年似乎没有了那时候的热潮。
9.这次遇到不少做撸毛的老哥,某种程度上,一些老哥确实因撸毛,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去年底到今年初这波发币季,女巫虽埋了一些工作室,但也造富了一批人。
10.虽然大家对香港合规的推进,依然有些难评,但香港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趣的加密交流中心,暗流涌动,不少回不去的项目方们,普遍从新加坡前来,而炒币老哥们,普遍从内地过来,彼此间产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摩擦和碰撞。
11.一些中文头部博主,在行业的布局,不光有币圈,也涉及潮牌、医美、港股上市公司等,逐渐形成了很规模的产业网,这点跟欧美的经纪投资公司,越来越像了。
以上是这次香港大会的感观,终于可以回电脑前继续枯坐了,我也会随时将更多的信息,分享给大家,感谢阅读。
十四君阅读链接:《在香港嘉年华回望这三年:狂热、祛魅与穿越》